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加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
http://www.CRNTT.com   2022-03-27 08:13:26


  中评社北京3月27日电/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

  经济日报发表署名金观平的评论文章表示,一季度经济发展对全年经济走向至关重要。当前,中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需要宏观政策主动应对,靠前发力。此前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去年底以来,根据中央部署,货币政策主动靠前发力稳增长,成效逐步显现。通过两次全面降准,下调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两次下调等举措,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去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低水平。今年前2个月,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企业贷款“量增价减”,对经济企稳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支持了中国经济恢复保持向好势头。

  文章认为,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重点在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从总量上看,要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及广义货币(M2)等总量指标增速要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从结构上看,要继续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基调,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既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加快对中国的影响,又做到“以我为主”,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总体看,近期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影响较为有限。但也应当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资产价格较快上涨、市场主体债务负担加重,金融脆弱性上升。在此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不仅可能伴生金融风险,还可能通过贸易往来、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等渠道导致新兴经济体产生共振。因此,近一阶段尤需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边际变化,主动应对。

  文章强调,接下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需正视有效需求不足、成本上涨等因素给市场主体带来的冲击。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指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增加有效信贷需求,稳定和扩大总需求。同时,完善支农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未来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通胀总体稳定,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