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董昀: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向何处发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4-12 16:37:53


 

  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在推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宏观调控的视野也不断拓宽,宏观调控的科学性、系统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宏观调控目标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将宏观政策、微观政策和社会政策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总量平衡,维护宏观稳定,注重预期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是“宏观调控要稳”的具体表现。但也要看到,我国宏观经济问题不只包含经济波动问题,而且涵盖改革发展多个方面。如体制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成、长期发展与短期稳定的关系等问题,在宏观调控中同样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可以说,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涵盖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谋发展、促改革、惠民生等各个方面,最终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宏观调控工具看,多重目标就意味着政策工具箱里要储备更多的工具。我国是一个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发展中大国,在体制改革和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还面临较多挑战,多一些备用的、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很有必要。至于在具体施策过程中采用何种政策工具,则应当以有效地达到宏观调控目标为基本原则来确定。在实践中,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发展阶段的变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宏观调控工具也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以提升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由此可见,我国宏观政策工具箱的功能将更加强大、更趋完备。随着宏观调控工具的日渐丰富,明确各类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构建分工合理、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变得愈加重要。

  从宏观经济治理取向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表明,在履行稳定宏观经济这一重要职能时,宏观调控要把握好度。从调控方向上说,要相机抉择,做到雪中送炭。从调控力度上说,要把握好分寸,用好预调、微调和区间调控等手段。从调控机制上说,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