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应对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22-04-15 08:55:12


  中评社北京4月15日电/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技术制造业具有高创新性、高渗透性和高带动性,已成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对培育中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郑腾飞文章表示,近年来,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整体上保持稳中向好。今年1月至2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去年12月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原材料价格持续保持高位,一些非经济因素影响了经济领域相关产业的正常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自身也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挑战,这些都阻滞了高技术制造业更好发展的步伐。

  文章分析,一方面,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技术壁垒和供应链阻滞对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形成双重压力。就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而言,不完全竞争、动态规模经济和技术外部性等都较易引起贸易摩擦。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出台政策法规将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限制在部分产业链创新链之外,关键领域知识技术的外循环受阻,产业发展也存在游离于全球核心创新网络之外的风险。由于高技术企业长期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国际化程度普遍较高,全球供应链创新链加速调整和重构将对高技术企业高端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另一方面,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双碳”目标约束的影响,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一段时间以来,基础原材料价格高企,偏上游的采矿和原材料等行业PPI持续处于高位。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链利润改善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占比较大的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受到明显挤压。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上游涨价快、下游提价难的“两面挤压”下,面临增产不增收、利润不断下滑等问题,有些行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也因此受到制约。同时,中国向“双碳”目标持续进发,这就要求企业调整生产标准、工艺流程以及能源消费状况,短期内也将推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就高技术制造业本身而言,还存在产业原创技术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短板弱项也不容忽视。

  文章认为,在新发展阶段,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是巩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确保产业安全的战略选择,对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等优势,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为核心,强化国内循环的主导作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