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重视古籍,让民族记忆生动起来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09:24:45


 

  “开发古籍资源,其实也是对古籍的一种保护。”张亿说,如果古籍有了影印本、高清电子本,就可以减少借阅原件的需求,既保护了古籍,又没耽误利用,“现在,国家图书馆有超10万部古籍数字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不需要注册就可以在线阅览。如果其他藏书机构也能像国图一样开放古籍数据库,那就太好了!”

  古籍数字化,越来越被各界所重视。一时间,各种古籍数据库纷纷涌现,公益机构做的、商业机构做的、私人做的、文化单位做的、教育单位做的、出版单位做的,不一而足,在方便读者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乱象,有人将其总结为“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缺乏统筹规划、标准不统一”。针对这些问题,承担着全国古籍工作统筹协调职责的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正在筹划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建立健全国家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导协调机制,统筹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已明确写入《意见》之中。

  更优质的整理,更精准的评价

  为了整理北宋名僧惠洪的诗文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周裕锴耗费了近20年光阴。2021年,这部250万字的《石门文字禅校注》终于出版,在文史学界口碑甚佳。

  “《石门文字禅》这样的重要著作,只有周老师才能做好它的校注工作。20多年前,周老师曾说不会去做校注,感觉是为他人做嫁衣,后来却花了十多年做此事,不是‘技痒’,而是一种使命感。”有熟悉周裕锴的学者如此评价。

  然而,令学界同行没想到的是,在一次校内评奖中,《石门文字禅校注》仅得到三等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