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煤炭业结构更优底色更绿
http://www.CRNTT.com   2022-05-11 08:05:45


 
  近年来,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显着提升,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截至2021年底,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比下降至2%左右。

  这样的产业格局和几年之前明显不同。2012年下半年到2016年,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供过于求矛盾突出,煤炭行业遭遇了“寒冬”。一时间,全国综合煤价由最高点800元/吨下降到最低点330元/吨,全行业九成以上企业亏损。“当时我们一些矿井的生产成本200多元/吨,到港口的铁路运费100多元/吨,但煤价也就300多元/吨,13个矿井只有5个是盈利的。”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总经理王存飞回忆。

  关键时刻,转机到来: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从2016年起,用3至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并提出相应配套支持政策。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去产能,让煤炭行业逐步走出困境。

  该减的减,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十三五”时期,我国退出落后煤炭产能超过10亿吨,煤矿数量由2012年的1.3万多处减少至2021年的4500处以内。

  该增的增,优质产能有序释放。煤炭生产中心加快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好的地区集中。2021年,晋陕蒙新四省份原煤产量33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9.9%。“2015年集团煤炭板块亏损了30亿元,当时下定决心要‘壮士断腕’。原计划3年关闭的18处矿井,一年内关闭到位。同时置换优质产能,目前集团优质煤炭产能已达95%。”陕煤集团副总经理王世斌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