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厦门号”扬帆美洲一百周年交流座谈会举行
http://www.CRNTT.com   2022-05-19 11:30:19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5月17日上午,由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一场关于大海与帆船,关于生命与海洋、关于文明与互鉴的学术交流座谈会,在厦门思明区沙坡尾世茂双子塔康莱德酒店举行。海洋科学家洪华生教授、戴民汉院士,人文历史学者陈支平教授、王日根教授、戴一峰教授、邓文金教授,美籍学者潘维廉教授,闽南文化研究专家陈耕、陈复授,以及船舶造船专家、收藏家等计50人出席了会议。

  如此众多重磅学者汇聚一堂,文史、科学、非遗传承各界专家济济一堂,是为了纪念一艘一百年前从厦门港启航开往美洲的船。

   一百年前的今天,1922年5月17日,一艘以Amoy(“厦门号” )命名的帆船,由一位出生于荷兰的丹麦船长乔治·沃德和惠安工匠共同在厦门港打造完成,并由沃德船长和他的中国太太阿玉及9岁的儿子鲍勃举家驾驶,由厦门港出发,历时两年(1922年5月17日至1924年6月3日)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航行1万8千英里先后到达加拿大维多利亚港和美国纽约港。“厦门号”所经之处无不引起轰动。美国《纽约时报》、英国《THE WIDE WORLD MAGAZINE》 等报纸、杂志进行了大幅报道。“厦门号”被誉为“大西洋第一中式帆船”。第二任船长尼尔森专门撰写了《THE STORY OF THE AMOY》一书。西方媒体对“厦门号”关注和报道热持续了四十多年,发行出版了大量明信片和纪念品。

   厦门作为中国近现代之重要港口城市,具有深厚丰富的海洋文化沉淀和生动有力的海洋人文故事。其中“厦门号”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Amoy )其故事本身及其文本再发现过程,从国家(开放包容、文明互签)、城市(不畏风浪、扬帆远航)、个人(爱与勇气、诗和远方)多维度多层面,以其真实与传奇,历史与现实,成为厦门海洋文化精神及厦门城市精神的天然象征和标志。

   一百年前发生在厦门的这一真实的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遥相呼应;是厦门开放包容、扬帆远航的海洋文化精神的典型个案,是爱拼敢羸、不畏风浪的闽南文化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爱和勇气,诗和远方“厦门最浪漫的事”。 发现与传承“厦门号”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所折射的文化意象与城市精神,是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神来之笔,是厦门城市文化精神可遇不可求的天 然 Logo。

  “厦门号”的故事,是如此打动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原副主任、闽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林晓峰的心,林晓峰认为“厦门号”对于深化当代闽南文化精神,丰富当代闽南文化内涵有不可多得难得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他一心想在“厦门号”一百周年时为“厦门号”做点什么。在他长达一年持续不懈的推动下,“百年再启航 扬帆新时代——“厦门号”扬帆美洲一百周年学术交流座谈会”终于在“厦门号”从厦门港出发一百周年之际在其诞生地沙坡尾隆重举行。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此次研讨会遵行小型、学术、丰富、深度的原则,一个上午的会程紧密有序高效,与会学者专家以“厦门号”为折射点,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阐述“厦门号”在港口航海、造船工艺、地名文化、形象传播、符号价值、互文创作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研讨会发言精彩勇跃,高潮迭起,气氛活跃,掌声不断。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