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促进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5-20 08:36:48


  中评社北京5月20日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智慧农业为表现形态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在政策引领与规模经营趋势下,常用环境类农业传感器、农业遥感技术、农业无人机、农机北斗导航、农业大数据与智能算法等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品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不过,我们还应清醒认识到,我国智慧农业仍缺乏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15年至20年。以下这些因素均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我国农田地块规模小、耕地细碎化问题突出。美国的农场规模平均在200公顷以上,欧盟国家农场面积大于20公顷的占82%,农场面积为100公顷的占52%。而我国农田地块小,碎片化程度高,经营面积3.4公顷以下的小农户占比95%以上,他们占有的耕地面积占到我国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小农户、小地块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导致我国智慧农业技术投入的边际效益低、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积极性不高。

  二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实施智慧农业离不开农机装备支撑。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广全程、全面机械化,取得了可喜成绩。2020年底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49%,设施园艺综合机械化率为32%,畜牧养殖机械化率为35%,水产养殖机械化率为30%。然而,受农机产品需求多样化、机具作业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的农机化和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10个至20个百分点的差距。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宽带网络虽已覆盖到村,但到农户的比例低,到农业园区的少;4G网络信号不稳定、5G基站少、通信费用高等问题限制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农村信息采集终端应用少、物联网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农田气象、耕地质量、土壤墒情、水文等监测点偏少;缺乏专业的信息化设备运维队伍,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取信息难且成本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