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08:34:32


  中评社北京5月23日电/网评: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以晴

  派发普法传单,推出普法宣传三句半,现场解答群众疑惑……在吉林省的一些村镇集市,人民法院干警为群众现场普法。法律进村屯、培育懂法人,法治乡村建设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有序推进。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2021年以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推动法官、乡镇政法委员、村干部共建司法服务网格,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目前,这一服务网格已覆盖304个行政村、2810个村民小组。实践证明,打通法治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需要主动作为、多方协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下沉一线、下沉乡村。

  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扎根,要做好普法工作。在乡村振兴路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会面临一些新情况,需要进一步做好法律普及工作。为此,梨树县建立“法官说事点”,法官每月进村,春天说承包土地,秋天讲粮食买卖,主题应时应景。一位村民感慨:“法官不念法条,举村头例子、给实在建议,咱愿意听,也听得进。”立足实际、着眼需求,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法律进村入户,让普法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拉近了法律与群众的距离。

  建设法治乡村,需要改进工作方法。一位法官说:“村民之间的纠纷,有时就是为了争口气。”如何既解开矛盾又让村民服气,考验着工作方法。在梨树县,有村民因土地纠纷来找法院解决。一位法官来到地头,请双方测量面积后,讲了法律规定,当场进行调解:“到秋天,这块地长多少粮食,让他折成钱给你,行不?”后来,双方握手言和,其中一方还主动提出让步。深入一线,了解实情,现场办公,不仅有助于化解矛盾,还能推进普法教育。建设法治乡村,需要更多俯下身子察民情的法律工作者,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带动更多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参与到为民办实事中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