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评: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22-05-28 11:17:14


  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网评: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洪才(作者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增强敢贷的信心。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激发愿贷的动力。做好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夯实能贷的基础。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会贷的水平。

  多重因素制约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经营难等问题,金融机构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激励约束作用发挥不充分的原因和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当前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融资更难了,原因是复杂的。从客观原因来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上升。金融机构有顺周期行为,不敢放贷。

  从中小微企业自身来看,也难以符合银行放贷条件。一方面,企业自有资本不足,资产负债率偏高。尤其在疫情之下,经营现金流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抵押品、质押品不够。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比如银行自身资本不足,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从银行经营管理角度,终身追责制度令银行负责人深感压力,不愿承担风险。从业务发展角度看,金融机构内部对普惠金融激励也是不足的,难以调动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目前货币政策虽然比较宽松,但银行信贷资金很难流到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之中。

  健全金融机构容错机制和风险缓释机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