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持续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6-03 08:35:45


 
  三是从局部的试验性改革向基于顶层设计的全域统一推进转变。社会保障等公共政策虽然可以在改革初期为探索目标模式而进行试点,但一旦目标明确、制度定型,就必须强调统一性和公平性。今后需要根据社会保障制度新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针对重要项目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四是从基本社会保障项目拓展到补充保障项目,实现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架构。以责任分担为原则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专业国际组织力荐的策略,也是各国改革实践中的共识。中国很早就确立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未来必须准确定位各类项目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与功能,从基本社会保障项目拓展到补充保障项目,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设计更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项目。

  以是否推动共同富裕评价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水平

  文章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显着的再分配功能,其是否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现,是评价其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兼具生产性和分配性,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缩小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是中国二元经济体制下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表现,在转移性收入占比逐渐提高的背景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仅应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的劳动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也要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的差距。

  第二,互助共济是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其中包括区域之间的互助共济,并具体表现为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实行省级统筹。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已开始实施,可以有效缩小省域内的养老金待遇差距,缓解省际间的养老保险基金两极分化趋势。相比而言,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统筹层次还比较低,风险分散范围有限,应加快推进省级统筹的步伐。

  第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举措是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劳动生产率差距,实现劳动力市场公平统一。但对于因禀赋不足或其他客观原因无法充分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群体,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第四,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收入水平上,也体现在消费水平上。传统观点认为消费仅取决于收入水平和比较成本(储蓄率),但中国社会转型与消费变化的实践充分说明,预期也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重要因素。如果预期稳定,对未来没有担忧,重大风险带来的灾难性支出(如大病医疗支出)都有制度性保障,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广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就能得到提振和释放。

  第五,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精神方面。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中,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给付方式。应通过赋权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权利的均等化,通过建制实现公共服务内容的均等化,通过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实现可及性的均等化,通过对服务提供者的培训、支持和绩效考核体系等软实力建设最终实现服务质量的均等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