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 
中评论坛:一国两制实践经验与教训
http://www.CRNTT.com   2022-07-11 00:14:32


 
  提升香港的第四项行动是保护居权

  香港住房问题的症结,在于房屋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长期的供需不对称,使香港房地产部门深陷两难困局:一方面,房价早已抛离絶大多数普通市民的购买能力,要让普通市民买得起房,至少需要降低楼价七成。但另一方面,高楼价已成为本港消费、投资、财政和就业的最大支撑,楼价大跌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这就需要从需求管理入手,把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区别开来,即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房屋双轨制”,以公营房屋来保证香港普通市民的居住需要,以私人住宅来满足本地和海外的投资需求,形成两个不同性质的市场。

  根据这一新思维,我们提出一项具长远发展策略、兼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社会公平的政策设想---“新居屋计划”,主要思路是更严格地划分公营房屋和私人房屋这两个市场,把全面推行公私营房屋 “双轨制”作为长远发展策略;以有别于现有居屋的新居屋模式作为未来公营房屋建设的重点;新居屋价格必须与中产阶级和年轻一代的收入相对应,以便更公平、高效地协助他们置业。这是转变房屋发展模式的关键。

  新居屋的主要特点是:(1)每年兴建3万个单位。(2)实行新定价,并以低价出售。(3)放宽申请限制。(4)可以小屋换大屋。它至少有九大功效:(1)有利于改变滞胀发展模式。(2)可使资助房屋供应更加稳定。(3)调整住房结构及改善居住条件。(4)大幅提升自置居所比例至80%。(5)推动经济发展及增加就业。(6)带来更稳定的财政收入。(7)对地产发展商利大于弊。(8)为新一代带来新希望,有利于稳住这一代表香港未来的阶层。(9)与现有居屋政策和机制相衔接,无需另起炉灶。

  香港土地短缺永远要大于政府的估计,也比团结香港基金估计的要大得多。预计未来30年香港总共需要建设用地不少于200平方公里,而目前政府已展开规划阶段的各类项目只能提供32平方公里,尚欠170平方公里,其中欠缺的大头是房屋用地。我们提出打造元朗海滨新城、填海打造大桂山岛、全面开发及利用新界现有可用土地以及开建东部高铁等多个土地开发新设想,如果全部实行,预计可带来约18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可完全补足本港土地缺口,助香港突破发展困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