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接地气才能干成事
http://www.CRNTT.com   2022-07-13 10:00:50


  中评社北京7月13日电/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报导,破旧小广场变身健身“打卡地”,家门口的书屋成了文化新名片,“边角料”空地上建成健身器械区,废弃绿化带变成儿童乐园,“见缝插绿”打造出迷你广场生活圈……近日,有媒体报导,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有关部门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注重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按照群众所想所提,逐一进行破题。群众在“转角”间就能遇见幸福,归属感和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中,能不能加装电梯,让居民上下楼更方便?小区绿化面积少、环境差,如何提升绿化率让小区变美?老城区改造中怎样保护城市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化,留住城市记忆?这些都是城市建设中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的呼声能不能得到回应,愿望能不能实现,桩桩件件、点点滴滴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只是城市建设,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瞭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才能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倘若不接地气,不瞭解实际情况,不知晓群众的最急最忧最盼是什么,就开始蛮干、乱干,不仅工作干不好,还会让群众的期望变失望。

  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干工作不接地气,情况摸不清,事情办不好,群众有意见。有的一身惰气,嫌麻烦不善于听群众意见,认为你一言我一语,众口难调,还是坐在办公室里“把事办了”省事;有的一身虚浮气,群众感情不够深厚,不愿倾听群众意见,干工作只要领导满意,不管群众愿不愿意;有的一身官气,感觉自己“很高明”,想问题、作决策习惯“一言堂”,不习惯听群众意见。多接地气,戒除惰气、虚浮气、官气,干事才有底气,才聚人气,才能以实干实绩让群众满意。

  党员干部不管是想问题、作决策还是办事情,都应接地气,多瞭解实际情况和群众现实需求。“两脚不沾泥”,不瞭解群众真实需求,闷着头干事,事办了群众也不会买账。廖俊波“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他每次决策前都实地考察调研,考虑是否符合当地实际和百姓需求;谷文昌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在基层,他深入田间,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脚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群众盼什么,他就带领群众干什么……党员干部干工作接地气,既摸清实际情况、精准对接群众的需求,又集中群智群力,形成“众人拾柴”的良好局面。

  接地气才能干成事、办好事,赢得群众的认可。未来,我们会面临诸多新问题,更需要党员干部多接地气。双脚沾泥、紧贴实际,走到群众中去听民意,挺起肩膀、攻坚克难,按照客观规律推进,才能攻克一个个新难关,推动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