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敦煌遗书上线 流散文物“云”聚
http://www.CRNTT.com   2022-09-05 10:52:58


  中评社北京9月5日电/据大公报报道,近日,敦煌研究院上线“敦煌遗书数据库”,作为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库包含了敦煌遗书文献的基本信息、数字图像、全文录文和相关研究文献,同时,平台可实现汉、藏文文献的全文检索和图文对照浏览。数据库的上线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各地所藏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努力为全球学界逐步提供完整的敦煌遗书数据。令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欣赏敦煌文献高清彩图,比如即将上线的《全天星图》,一览文献原貌,感受千年夜空的神秘魅力。/大公报记者 杨韶红、郭涛报道

  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告诉记者,此次上线的文献中,有一件名为《归义军衙府酒破历》文献,是用于记录唐朝归义军时期的公务用酒账单,整体来看,立账严格、条目清晰,反映出当时归义军衙府在用酒的公务支出上有明确的规定,幷形成了一整套迎、设、看、供、支的制度,是真真正正的第一手资料。

  该资料在流传中曾被分为三段,第一段一直保存在敦煌研究院,第二段流落到日本,1997年由日本友人青山庆捐赠给敦煌研究院,第三段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数字合幷 一键查阅全文

  前两段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分离后终于拼接到了一起,第三段至今没有回归祖国。如今,利用数字化技术,终于可以将现存资料与流落海外文献的照片拼合到一起,使用者只需输入“归义军”就可查询到这三段文献的图片及全文录文,重新欣赏到《归义军衙府酒破历》的原貌。

  赵晓星表示,在上线的诸多文献中,还有我国现存最早的格言谚语类家训蒙书《太公家教》。敦煌虽地处西北,但在古代非常重视文化教育。所以,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儿童课本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内容涉及儿童字典、自然、数学等,甚至有专门为女童编写的读物。作为敦煌古代儿童的德育教材,这本书在唐宋时期被敦煌各类学校普遍采用。赵晓星介绍,为了方便普通人阅读,数据库提供了全文的录文和图文对照阅读,降低了阅读古籍的难度。

  星图鼻祖 囊括北半球大部分恒星<nextpage>

  敦煌藏经洞文献中,保存了丰富的天文学资料。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幅精美的古代星图:《全天星图》和《紫微垣星图》。欧洲各国在望远镜发明以前,始终没有超过1022颗星的星图,而绘制于1300年前的《全天星图》整幅星象图描绘了超过1300颗星星,囊括北半球肉眼所能见到的大部分恒星,幷且位置误差相当小,可以说敦煌的《全天星图》是现代星图的鼻祖。

  同为藏经洞出土的唐代《紫微垣星图》,全图共绘有138颗星星,分别绘在直径为13厘米和26厘米的两个同心圆内。星图中有西、西番、东番标示方向的文字,可以推知和人们仰视星空的情形是一致的,西方科技史家认为:“从中世纪到14世纪末,除中国星图外再也举不出别的星图了。”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