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18日电/据人民网报道,异地就医结算 便民利民惠民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是顺应人民群众异地就医方便快捷期待的部署,也对医疗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跨省流动人口高达1.25亿,其异地就医需求不容忽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多年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作出安排部署。近年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落地,异地就医结算的便捷性显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异地就医费用报销,不用再拿着大摞单据两头跑了
几年前,黄女士退休跟随女儿到北京生活,虽然办理了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就医备案,初到北京时,门诊看病仍旧是一大难题。“住院还好,可以直接刷卡结算,但异地门诊费用报销的时候相当麻烦。”黄女士说。
今年7月,黄女士因动脉粥样硬化到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就诊。缴费时,她发现自付金额少了很多。原来,云南省去年全面开通了包括北京在内31个省份的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黄女士现在在北京看病,持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门诊费用按照参保地标准直接结算报销了。
在上海,参保地为黑龙江省的乳腺癌患者王阿姨感触更深。“为了少让在上海工作的独生子来回跑,当年我选择到上海做手术,以及后续治疗。那时,办转诊,孩子在老家真是跑断了腿。”王阿姨说,不仅如此,因为手术及后续治疗的费用较高,自己垫付的金额一度高达十几万元。为了报销,儿子还得专门跑回老家,结算清单、诊疗证明一样不能少,等了很长时间才拿到报销款。而今,随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在参保地实施,王阿姨的烦恼烟消云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