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篇中,列举了当时州桥一带的众多美味:“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冬夏百味,繁华热闹,令人印象深刻。
而王安石“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梅尧臣“堤上残风雪,(州)桥边盛酒楼”、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等名人有关州桥的诗篇早已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古代开封名胜“汴京八景”中,“州桥明月”“汴水秋声”“隋堤烟柳”三景都与汴河州桥有关。
历史积淀下的州桥,早已不单单是一座交通意义上的桥,而成为代表开封历史的重要文化符号。
讲好黄河故事、运河故事的生动题材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而在黄河流经的诸多省市中,开封与黄河的历史关系正是通过独特的“城摞城”等现象得到了真实演绎,是最为生动形象的黄河故事之一。黄河不仅缔造了开封历史上的几度繁华,也给生活在这座城里的古代先民们带来了一次次的生死劫难。大运河开封段(汴河)的水源自黄河,源源不断的黄河水为古代开封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而最终,汴河也消失在无情的黄河泥沙之下,考古发掘出州桥桥面上堆积的厚厚淤泥就是黄河与开封城关系的真实写照,也为我们讲述黄河故事提供了生动题材。而以州桥遗址为中心的汴河,不仅沟通着开封与黄河的关系,作为历史上的隋唐大运河重要河段,也是当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节点。
如今,州桥遗址已被国家文物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列为“重要运河水工遗存保护”名录,被河南省列入“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名录和河南省“黄河文化九大重大考古项目”之一。接下来,要不断巩固扩大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深入研讨发掘成果的重大价值,对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条件,高标准创建州桥遗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同时,还要深度挖掘州桥遗址蕴含的文物、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科研、教育等衍生功能,通过“文化+文创”“文化+艺术”等深层次融合,着重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和演绎,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的典范、国际考古旅游的先行区,最终探索出一条新时代背景下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之路。
刘春迎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二级教授、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等职,出版《北宋东京城研究》《考古开封》《揭秘开封城下城》《北宋开封城史话》《河南大学考古中原系列丛书》等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规划项目及其他考古项目多项。“我相信,随着对州桥及运河遗址重大考古发掘成果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