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微塑胶、塑化剂污染无处不在。《大公报》上月推出有关微塑胶污染的专题报导后,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日前亦发表了本港6条主要的雨水渠,以及三间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微塑胶和塑化剂的调查分析,估算经污水厂每日排放到海洋的微塑胶最高可达268亿粒,而经由雨水渠排入海的微塑胶,每日最高达32.1亿粒。
研究团队更首次发现本港雨水渠的排水中含有高浓度的塑化剂,一条渠最高每年可排放近30公斤的塑化剂入海洋,情况相当惊人,研究团体建议政府改进本港雨水及污水处理技术,以减少微塑胶及塑化剂对海洋的污染。
有关研究由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政府渠务署合作完成,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发表于环境科学著名期刊《Water Research》以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学术期刊上。
雨水渠排放塑化剂严重
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梁美仪在上月28日的视像新闻发布会表示:过去研究发现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是环境中微塑胶污染的主要来源。研究团队分别在去年的旱季和雨季,有系统地监察3间具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以及覆盖本港大部分地区的6处雨水渠排水中的微塑胶及塑化剂,进行环境调查。
结果显示,即便有较高微塑胶去除率,污水厂依然是主要的微塑胶排放源,估算显示全港污水厂每日排放44.8-268亿粒微塑胶到海洋。6处雨水渠按每天排放量估算,可排放2.24-32.1亿粒微塑胶。当中更在雨水渠的排水中首次发现含有高浓度的塑化剂,一条雨水渠每年排放的塑化剂高达29.4公斤,含量高于污水处理厂27.4公斤的排放量。
高级污水处理“除胶”效高
研究团队针对微塑胶排放调查,包括❶香港不同处理技术的污水厂对微塑胶的去除情况;❷经污水厂处理后排出海洋的污水中的微塑胶排放量;❸比较“雨污分流”情况下,经雨水渠排出的微塑胶的排放量。
据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张凯博士表示,研究监察及统计了3间拥有不同处理技术的污水厂以及6条雨水渠的排水中含有的微塑胶。
研究发现:
①越高级的污水处理程度,微塑胶的去除率越高。石湖墟污水处理厂的三级处理技术对微塑胶具有更高效的去除率。
②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天水围雨水渠的微塑胶浓度最高。
③总括而言,微塑胶在旱季的平均浓度高于雨季,但雨季排水中的微塑胶通量反高于旱季。
④全港污水厂每日排放44.8-268亿粒微塑胶到海洋,比雨水渠的排放量为高。6处雨水渠每天可共排放2.24-32.1亿粒微塑胶,证实雨水渠排放也是微塑胶污染的重要来源。
⑤体积较细的微塑胶在污水中占多数,雨水中体积较大微塑胶在雨季有上升趋势。
⑥微塑胶纤维是大多数污水样本中的主要类型,不同的雨水渠有不同的类型:微塑胶纤维在屯门河、筲箕湾、葵涌的三条渠中占主导地位,梧桐河、火炭和天水围雨水渠的微塑胶片比例则高于微塑胶纤维。
⑦与世界其他研究结果相比,本港污水厂及雨水渠中排放的微塑胶数据,皆优于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