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
http://www.CRNTT.com   2023-01-04 09:23:41


   
  找准推动工作的现实路径
  
  文章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同时要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等一系列优势。不失时机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制造和服务深度融合所展示的产业演进与变革,遍及实体经济领域几乎全部生产性活动,这为广大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性机遇。目前,敢于打破传统工业生产组织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范式、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企业尚属少数。制造企业面临的阻碍不仅包括组织刚性、资源和能力约束、环境不确定性等,更深层的依然是旧有观念难以突破。这就需要企业提升认识,勇于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方式,紧紧围绕终端市场需求,依托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推动战略管理、资源配置、组织方式和业务流程创新。通过产业组织关系变革或调整,实现制造业务和服务业务有机融合条件下的产品与服务重构。
  
  二是积极创造应用场景。服务型制造的显着特征是跨产业、跨产品运行,跨界融合、协同的产业组织方式极大地扩展了以满足市场终端有效需求为目标的生产范围,从而打破由传统的产业分工和技术体系所定义的产业结构体系。这就要求制造企业凭借资源、能力整合优势,以跨产业、跨产品的思路开发新市场,创造新的增长点。沿产业链上游,企业可拓宽研发设计服务、工程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沿产业链下游,企业可开辟生产性金融服务、信息增值服务、代运营服务、远程运维服务、市场对接服务等;从全产业链入手,企业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以及工程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赋能等服务。
  
  三是加快对创新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现实地看,许多企业在服务型制造方面的创新实践已经走在了理论的前面,业界和理论界要紧密跟踪已有企业实践,并加快总结服务型制造发展经验,构建相关知识体系,更好指导广大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以此支持和鼓励更多企业大胆开展服务型制造创新实践,推动产业融合,重塑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和市场开掘能力。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条件。产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技术性设施和组织性设施两类。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必要条件。服务型制造发展离不开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算力为代表的技术类新型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服务型制造着眼于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需要建设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性基础设施。例如,能够有效供给服务型制造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以及服务于创新成果转化和新市场开发的应用场景公共平台、区域共享制造平台等。
  
  五是着力激发中小制造企业活力。要鼓励大型企业将产品和服务融合的产能体系、供应链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向中小制造企业开放,通过技术、设计、流程、渠道、品牌和设施外溢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带动中小企业发挥小而专、小而精、多样化、灵活性强的优势,参与到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中。同时要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助力其创新成果尽快打开市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