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在触屏时代体会“笔尖上的年味”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0:39:36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视听时代轰然而至,微信、短视频拜年已成风尚。然而,也正是这几年,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出现回归热潮。书法热正是其中之一,过年时写春联、贴福字成为中国人的必备风俗。这说明,即使在触屏时代,我们也需要原创的文字、图画,需要感受和触摸纸张,屏幕只不过是一个媒介而已。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在今天我们所能认识的文字中,汉字是唯一还具备音形义的文字,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电脑输入时代,手写汉字的机会少了,它已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被少数人书写,在特定的时间展现。春节其实就是这样的时间,它给予我们虔敬书写汉字的机会,提供我们认识中国汉字中蕴藏的形象与精神的渠道,赋予我们“地地道道中国人”的自豪感,当然,也能传递给我们那久违的年味。

  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就提出一个愿望,希望我有一天能够给家里写春联,并且能够给村里人都写春联,这是一个足以让父母自豪的能力。记得那时候,我一位叔叔在读大学,他每到春节前都给村里人写春联。我们每家人都会拿一点馍馍、肉或豆腐去请他写,他则翻开一个厚厚的本子,细看平时积累的春联,最后把最好最贴切的春联送给我们,村人啧啧称赞,双方皆大欢喜。

  五年级时,我也开始写春联了,既给家人和邻居写,也给灶神和先人们写,还要在羊圈、牛圈、猪圈、鸡窝和厕所门上写。大年三十那天,村里人在街上来回欣赏着各家的春联。不认识字的大有人在,所以也有人把“六畜兴旺”的横批贴到大门上的,也有人把上下联贴反的,各种张冠李戴,令人捧腹。但每个家庭都会小心呵护着春联,防止被风吹坏,防止小孩子们恶作剧般地撕春联。人们相信,春联能否长久地存在,与家里的福气连在一起。

  因为春联的原因,此后我开始临摹字帖,直到今天,生活已不能没有书法相伴。2014年我发起一个活动,在请名家讲经典的同时,与学生们一起抄写经典。几年下来,我们对这些经典的内涵比过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道德经》和《周易》的抄写,使我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伦理观、方法论和几千年的道德精神世界有了一种更为通透的认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