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春节申城有哪些文化习俗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4:59:41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据文汇报报导,“从早早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热的腊八粥时,就开始听到了年的脚步。这年的行程真是太长太长,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狂热中才画上句号。”这是冯骥才的《年文化》中有关春节的描述。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祈福纳祥的向往。

  上海人过年有哪些习俗?在沪展出的《沪上新年美好生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年俗文物展》,系统呈现了上海地区五方杂处、新旧杂糅的海派年俗,让人们一窥海派文化的多元多样。

  新年每一天都有讲究,丰富娱乐活动更添节日喜庆

  走进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厅,入口布置成了一条“年货大街”的样子,放置了老照片、老字号的地图以及老字号商铺包装纸等,海派春节氛围扑面而来。

  展览分为“迎新年”“贺新年”两大部分,精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特色馆藏文物82组,涵盖小校场年画、月份牌、老上海戏单以及各类老上海儿童玩具、贺年片等,尽显海派年俗特色。

  除夕最重要的风俗是全家团聚守岁,从午后开始,陆续悬挂祖先遗像,摆上香烛供品,傍晚进行飨祭仪式,然后阖家吃年夜饭,喝守岁酒,对小辈封压岁钱,直到新年降临。展厅中,一对铜钱编元宝很是引人关注。明末清初,人们用红线串联铜钱扎成龙、虎、方胜、元宝、宝剑等形状,作为压岁钱送给小孩。这之中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给小孩镇邪,二是长者给小孩新年时使用的零花钱。

  新年的每一天都有讲究:大年初一拜大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五迎财神……相传初五是财神生日,又称“接五路财神日”。此次展出的清代年画《财源茂盛》,并排而坐的是文武财神。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城市史研究部孙晓芝介绍,上海以前以活鲤鱼迎财神,鲤鱼上贴着印有龙门图案的红纸,寓意“吉庆有余”“跳龙门,交好运”。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