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城市群应成为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主场域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5:57:40


 
  职教发展各具特色和优势,缺乏城市群内外部合作。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呈现较高市场化程度,雄厚的产业基础为职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校企合作数、校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遥遥领先,社会培训经费连年攀升,高职经费中来源于行业企业的部分占比超过10%。兰西、成渝城市群虽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但是职业教育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较大,企业为高职学校提供校内实践仪器设备力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整体来看,城市群内部虽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但职教生态差异较大,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资源条块分割严重、合作共赢机制仍未建立,缺乏长期合作意愿和规划。

  明确城市群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治理路径,理清复杂关系网络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明确城市群职业教育布局优化治理路径,必须处理好竞争与合作、公平与效率、整体与局部、稳定与动态的关系,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搭建职教圈层治理框架,成立权威性协调机构。从我国职业教育现有空间形态来看,中心城市起主导作用,以中心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带动周边发展,符合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基本原理。要以中心城市为原点,构建特色化、差异性的职业教育圈层治理框架,充分利用城市群职业教育的向心性开展帮扶,探索形成功能性层次分异格局。

  多角度挖掘城市群空间价值,有效释放“空间红利”。城市圈层向外扩展表现出周期波动性特征,这时候往往出现新旧产业更新迭代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城市群的空间优势,为产业升级和区际转移预留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空间,为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从产教融合角度看,职业教育要打破原有地域限制,将局限于城市内部的产教融合拓展到城市群范围内,通过扩大产教融合地域范围,缓解人才培养滞后与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服务面向角度看,职业院校既要准确对接产业链条上的点位,也要明确空间维度上的服务范围,适时动态交叉调整,及时进行资源互换和共享。

  制定城市群职教资源流动规则,协商构建利益补偿机制。城市群发展的初期阶段,职业教育资源往往过度集中,次中心城市则处于“吃亏”状态,极易造成公平和效率的严重失衡,需要国家层面通过相关机制进行协调。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控双管齐下,能够更好地协调资源输出地与输入地关系,推动城市群职业教育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调节功能,以财政转移支付、发放政策红利等方式进行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对于可流动性资源,例如优质双师型教师资源,可协商建立区域内流动规则和教师培养补偿机制,激发人才培养活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