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6日电/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产业政策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结合点。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这是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实现产业良性发展的现实要求。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晓华文章表示,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的重心放在产业发展上,其前提是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推进,中国产业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不用担心人为因素造成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断供,从而威胁到产业的正常发展。但是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发达国家出于保持本国产业竞争力和在全球产业中的主导、控制地位考虑,不断加强对中国产业的打压遏制,造成中国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等高科技产品进口断供风险加大,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较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在产业发展和效率之外,开始更加重视产业安全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相应的产业政策以强化本土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产业安全也成为中国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文章认为,产业的发展与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产业发展既包括产业规模的扩张,更包括发展质量的提高。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国际分工地位,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重点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国内供给能力、增强全球产业竞争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实际上就是通过提高高技术产品的自主可控水平和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保障产业安全。另一方面,强调保障安全,不仅可以使产业平稳运转、稳定发展,而且可以使企业在产业大循环中获得收入和利润,并持续投入到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方面,从而推动产业发展质量提升。
文章指出,产业政策坚持发展与安全并举需要处理好几组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产业政策通过将资源向“卡脖子”领域和安全风险大的环节倾斜,虽然可能会影响短期经济增速,但是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不容忽视的是,如果在保障安全领域短期投入的资源过多,造成其他领域的资源投入不足,也会影响到长期经济增长。对此,需要统筹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二是全局与重点的关系。产业政策的实施受到财政资金等资源有限性的约束,采取面面俱到“撒胡椒面”的方式很难达到补链强链的效果,因此需要优先支持重点产业链及其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环节实现补链强链又会通过产业关联、辐射带动等机制起到撬动全局的作用,促进其他产业链和其他环节的发展。三是自主与开放的关系。产业政策更加关注安全,其目标是提高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水平,但绝不是排斥全球化,相反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祗有这样才能有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人才、服务等,提升中国产业竞争能力和产业安全水平。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中国政府在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市场失灵、优化市场和竞争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市场微观主体的投资、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五是产业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产业政策会与财政、货币、区域、土地、节能环保、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政策产生相互影响。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协调、形成政策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