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让航天“皇冠上的明珠”闪耀中国光彩
http://www.CRNTT.com   2023-02-12 10:24:54


 
  在对HXI准直器飞行件进行详细标定和测量过程中,由于现有设备达不到目标要求,一项重要测试结果一直不尽如人意。HXI主任设计师张哲带领的技术团队重新采购了高精度设备,并自行设计搭建了25米X射线束流测试平台。场地条件简陋,团队成员的吃住行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团队成功获得了91个子准直器的测试曲线。

  “LST载荷提供了首个在莱曼阿尔法波段的全日面和内日冕的连续观测。”LST载荷数据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封莉介绍,LST包含太阳日面成像仪、太阳白光望远镜、太阳日冕仪三台子载荷。

  2021年夏天,为如期完成太阳日冕仪的研发工作,封莉和团队成员与技术难题展开“死磕”。“几个人基本上是轮流通宵。”封莉回忆道,“从原始物理参数的模拟,到合成莱曼阿尔法波段的成像,再到给载荷研制方提供具体技术参数,大家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

  “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克服科技难题,实现我国太阳卫星探测多项零的突破,对大家既是挑战又是动力。”“夸父一号”LST载荷科学团队成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卢磊说,“我们是一个‘24小时在线’的团队,任何时间在线上抛出问题,都会有人立即响应,研讨交流随时都在进行。”

  “从吃‘现成饭’,到‘烧大餐’给大家吃”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

  黄宇这一生都会记得,在那个秋意微凉的清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夸父一号”发射升空。

  作为“夸父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助理、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黄宇亲历了“夸父一号”研制的全过程。他强调:“经历4到6个月调试后,‘夸父一号’每天将产生大约500GB的科学探测数据,我们对太阳的研究将不再完全依靠国外的空间数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