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储粮立体化 损耗降下来
http://www.CRNTT.com   2023-02-17 09:55:06


  中评社北京2月17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地趴粮”是广泛存在于我国一些地区的较为粗放的露天储粮方式,不仅储存效率低,遇到恶劣天气,“地趴粮”还容易生霉,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2021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逐步解决“地趴粮”问题。吉林在整治“地趴粮”问题上曾经取得较大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反弹。2021年底,吉林省制定印发《关于解决“地趴粮”问题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节粮减损行动,推进“地趴粮”整治取得实效。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当地推进庭院立体储粮、建设集中储粮点、完善粮食产后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县“地趴粮”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99.5%。

  从“看天卖粮”到“看价卖粮”

  窗外是一片银白,梨树县兴达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铁军在家中却没闲着。“种子、化肥这些农资价格咋样?我们合作社今年打算多包点地,这不寻思得提前准备准备。”电话里,姜铁军正与供应商沟通着农资情况,为春耕做准备。姜铁军的合作社在梨树县喇嘛甸镇包了将近1000亩地,去年收获130多万斤玉米。春种秋收,玉米是姜铁军一年中最关注的事。

  “过去收了玉米,就往地上一搁,直接‘地趴’,省事但不省心。天天都担心下雪给捂坏了,每年都是趁大雪降临前赶紧卖掉。”姜铁军解释:“地趴粮”通风不畅,遇到异常雨雪天气或气温反复的情况,粮堆底部的玉米穗极易生霉,存在坏粮风险。

  “2021年10月底刚收完玉米,正是价低的时候,结果11月初就下大暴雪。雪融化后,一些接触地面的玉米已经发黑了,我们怕遭受更大的损失,只能抓紧卖了。”回想起那场大雪带来的损失,姜铁军至今仍有些心痛。

  “现在不担心了,这个冬天虽然下了好几场大雪,玉米基本没受影响。”姜铁军带着记者来到合作社,平地上整齐排列着3列数十米长的钢结构储粮装具,满满堆着玉米,顶部已覆上一层厚厚的积雪。“这是玉米的‘新家’,立体储粮仓,我们叫它‘玉米楼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