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警惕旅游乱象抬头
http://www.CRNTT.com   2023-04-06 09:09:47


  中评社北京4月6日电/今年以来,随着人们出游意愿增强,旅游市场快速升温。近期,有些旅游景点发生侵害游客合法权益、危害游客出游安全的事件,经过网络“发酵”,对当地的旅游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过去3年,旅游业发展几经波折,行业复苏之势来之不易。在目前旅游业正大踏步复苏,各地全力拉动旅游消费的关键时刻,更需警惕因“低价团”强迫购物等情况引发的消费纠纷,以及景区安全事故等。要对各类旅游餐饮住宿等环节欺客宰客乱象迅速反应、果断出手,该处罚的处罚、该警示的警示、该道歉的道歉,凸显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目的地形象的决心。
  
  旅游乱象抬头,一是“急不可待”惹的祸。市场回暖,一些经营者迫切希望快速“回血”,摆脱疫情对经营的影响,有钱赚快点赚的思路导致“动作变形”。对这类行为,如果监管不跟上,很容易造成欺客宰客问题。常见的比如热门景区旅游高峰期的“天价”餐饮乱象,虽是餐饮方面的问题,打的却是旅游行业的“脸”。旅游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这是它的优势所在。不过,也正因如此,旅游市场的监管问题不是旅游部门一家就能解决的,需要公安、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联手共治,建立更为强有力的部门协作机制,把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提到更高的位置上去考虑和部署。
  
  二是“力不从心”导致的。为应对疫情对行业的冲击,在过去的3年里,很多旅游企业从战略和经营上进行了“瘦身”,比如,有的旅游景点设施开工不足老化失修,有的旅游景点管理和服务人员流失,管理服务水平下降。如今,各地客流加大,如果设施设备、服务队伍等硬件软件没有配备齐全,不仅影响游客的体验,还会让安全隐患倍增。针对这类问题,旅游经营场所不仅要抓紧维护检修设施设备、补充流失人员,还要重点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此外,针对旅游行业的一些“旧疾”,如“低价团”引发的强迫购物等,市场监管部门应强化日常监管,加强行业整治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以公平高效执法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消费市场环境。
  
  应该说,随着旅游市场日渐成熟,游客消费理念不断升级,市场监管手段越发完善,投诉维权渠道更加畅通,那些严重影响游客体验的经营手段、生产方式的生存空间注定越来越小。部分旅游企业与其抱着侥幸心态坑一批算一批,不如在旅游业重新出发的新起点及早转型,让每一位游客真正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样旅游业才能拥抱更广阔的未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雪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