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APP强偷隐私成帮凶,该咋整治?
http://www.CRNTT.com   2023-04-06 10:03:52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侵犯个人隐私的APP经营者被绳之以法,可谓咎由自取,但这件事却值得引发进一步深思。据悉,从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该APP非法提供或者出售公民个人行踪轨迹信息4572条,违法所得83851元。这些被泄露的信息,有没有引发不良后果?如果不是承办检察官发现端倪并一查到底,这款APP还会作妖到啥时候?收到“神秘”链接之后,除了个体要保持警惕别轻易点击,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以后还会不会冒出类似的APP?

  这并非杞人忧天。去年,媒体曝光的透明APP不法软件,令人记忆犹新。据报导,透明App在后台长期开启,不仅额外消耗手机电量、流量,频繁弹窗推送广告,还会诱导下载恶意扣费,一些恶意软件甚至诱导用户开启麦克风、摄像头等权限并进行键盘记录,窃取用户照片、通信录、短信、位置等个人隐私,成为实施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的工具。

  为了利益不惜各种作妖的APP,该如何整治?除了事后严惩,更要防范未然。

  令人欣喜的是,针对App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等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连续推出重磅举措进行整治APP。2019年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2021年工信部对208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持续推进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2021年12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对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作出了进一步规范,用更精细制度给App收集个人信息和算法推送戴上紧箍咒。

  一再被曝光的App乱象,警示软件应用商店要把好准入关,监管部门更要不断扩大App监管平台数据采集范围,提升监测能力和技术检测水平,加大处置和曝光力度,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只有从监管部门到App应用平台都能尽好自身职责,依法惩处开发者和把关不严的相关应用软件商店,切实提升违法违规成本,才能以儆效尤,有效清除那些违法违规App的作妖空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