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流动中国释放发展生机与内需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5-10 08:56:35


  中评社北京5月10日电/交通运输,连接千城百业,畅通供需两端,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超2.7亿人次。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国内景区门票票量同比增长9倍,较2019年增超2倍,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近7倍。

  与之相呼应的是,前不久,交通运输部一季度数据显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既有质的有效提升,也有量的合理增长。一季度完成货运量118.7亿吨,同比增长5%;小客车出行量、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速均在25%以上。今年以来,全国快递业务量也稳步增长。快递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快速回升,“流动中国”释放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消费增长潜力、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光明日报发表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鹏文章分析,流动中国有力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朝碧海而暮苍梧”照进现实,“流动中国”更好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之需。随着物流网络的不断扩大和智能化技术的介入,各类产品得以在广阔的市场上快速流通和推广。通过智能化物流配送体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物质与文化交流更加便捷、频繁。物流交通提质升级,尤其降低了文化产品的获取门槛,让人们可以更便捷走近并体验各类文化产品及活动。眼下,通过旅游饱览祖国壮美山河、感受多彩文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共同丰富了人们期待的文化盛宴,更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流动中国有效扩内需促消费。快递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具有带动关联性消费的效应,充分发掘相关潜力,不仅能有效扩大内需,还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外经贸合作。快递物流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供需联系,帮助各类产品和服务顺畅到达目的地,提升供需适配效率。随着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人们的消费场景、消费体验不断“翻新”,多样化的度假方式正在带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交通旅游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机遇无限。交通“大动脉”发展强劲、物流“微循环”更加畅通,流动中国里升腾的中国经济向上的气势将更加强劲。

  流动中国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确保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交通是经济命脉,越织越密的物流交通网,形成了资源互通、机遇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网,通过整合资源、打通区域联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把经济增长的动力引向诸多地区。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深入推进,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日益频繁,交通运输成为全球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快递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为各类产品的国内国际流通提供重要保障,推动贸易投资合作不断走向纵深。流动中国让中国市场更好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章指出,让流动中国持续释放蓬勃生机与活力,有赖于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畅通、扩投资、补短板,不断提高快递物流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发展质量。一方面,加快交通运输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国覆盖面与服务质量。开拓新市场,探索新业务模式,通过全球供应链的创新和优化,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创新运输模式,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诚信运输环境和市场秩序,促进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推动资源更加均衡、便捷、绿色流动。

  此外,加强交通运输部门信息化建设,鼓励快递物流和交通运输领域重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技术、品牌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创新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