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完善科学教育,为基础研究蓄能储才
http://www.CRNTT.com   2023-05-13 10:45:11


 
  助力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借助基础研究化解不断涌现的新的科学技术难题。

  “加强科学教育是筑牢国家基础研究的根基。”丁邦平认为,科学教育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要途径。“经过选拔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有一部分是未来从事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丁邦平说。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也曾在朋友圈转发了“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的热搜新闻,并表示应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国内科研机构和大学有必要考虑增加科学内容的供给。

  此外,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能让更多的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未来他们在选择相关报考专业时,能倾向于选择基础科学学科专业,从而成长为基础科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沿着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现代科技文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这个总开关。然而,一些刻板印象中,基础研究多存在于晦涩难懂的论文中,存在于远离尘嚣的实验室里。且很长一段时间,某些基础科学学科被认为是“冷门专业”“天坑专业”。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看来,这其实是一种对基础科学学科的污名化,它让不瞭解这些专业的人心生畏惧,也让很多这些专业的在读学生缺乏自信。“自信心的缺失会影响到基础科学学科的研究工作。”吴宝俊在感慨的同时发现,鼓励高校研究生参加科学教育实践,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他们找到学科自信。

  “当研究生为中小学生讲授一场科学教育报告时,需要把本专业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内容提前收集,这个备课的过程可以让他们对所学专业有新的认知。与孩子们的互动,也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这种士气的提升对他们今后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很有帮助。”吴宝俊介绍,国科大“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开展5年来,一方面,坚持院士领衔主讲科普报告,将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另一方面,组织研究生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有助于他们成长为具有更高综合素养的新一代科学家,推动我国基础研究走深走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