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制度体系
http://www.CRNTT.com   2023-06-28 09:03:45


  中评社北京6月28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陈凯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蔺洁文章表示,必须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经费投入、项目组织、环境保障四个方面加快构建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保障。

  文章提出,建立以人才质量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优秀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是强化中国基础研究能力的基本保障。基础研究依赖于思想的创造性,需要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甘于寂寞、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但是,中国基础学科教育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人才的创新思维难以激发。我们需要以提升基础研究人才质量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一是将科学教育纳入跨机构、跨部门的重大战略规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强化科学教育在人才教育中的作用,确立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青少年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二是完善基础学科专业的招生选拔机制。创新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小班化、导师制等培养模式,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基础学科储备人才。三是建立符合基础研究活动需求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提高基础学科生均经费、增设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构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稳定投入机制。同时,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项目”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在重大科技活动实践中培养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

  建立多元导向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制度。基础研究投资周期长、研究难度大,更加需要稳定、持续的经费支持。科技进步法中规定国家财政建立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投入机制,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但是,关于保障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投入强度和促进多元化投入方式等方面还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形成稳定的支持基础研究的制度。我们需要以实现基础研究经费多元投入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投入制度。一是建立中期财政科技预算规划机制,保障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稳定增长。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科技前瞻布局,统筹考虑基础研究科技项目、科研机构、基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向资金需求,建立中期财政预算与年度预算相衔接、以中期预算约束年度预算的制度安排,保持基础研究投入的稳定增长。二是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化财政科技支出的科技创新导向,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以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比例应根据不同情况在考核中适当要求。部分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省(区、市)自然科学基金,建设地方实验室、创新平台等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三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基础研究的畅通渠道。从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激发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活动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直接捐助或成立基金,支持大学、科研机构等的基础研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