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http://www.CRNTT.com   2023-07-06 08:58:18


  中评社北京7月6日电/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部署“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与考量。
  
  近年来,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全球多重危机叠加,个别国家公然鼓噪分裂对抗,不断加大“脱钩”力度,加剧“断链”风险,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谓错综复杂。与此同时,全球产业分工深度调整,出现内向化收缩、本土化转移和区域化集聚等新的发展动向,各国对于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日益激烈,一些国家甚至动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推动产业链回岸、近岸和友岸布局,我国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需求更为紧迫。
  
  完整、可控、稳定,才能有韧性、够安全。在关系国民经济、民生福祉、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必须具备基本的物资生产、装备制造、零部件供应和能源原材料供给的能力;要占据关键核心环节,对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话语权、议事权和主导权,具有塑造力、控制力和反制力;能够有效承受来自国内国际偶然因素、突发事件和不利影响带来的冲击,不轻易堵链、阻链、掉链甚至断链。
  
  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尚需解决一些痛点难点问题。当前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认清客观形势、找准痛点堵点,扎实下好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一盘棋。
  
  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部分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和设备、关键基础材料过度依赖进口,质量技术基础不完善、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缺失等问题仍然不少,局部受阻或断裂的风险较大。这就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重在“点”“链”协同,提升其韧性和安全水平,需要部分企业通过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实现从龙头企业到“链主”的蝶变。但从发展实践来看,这样的“链主”企业还不多。下一步,要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控制企业,通过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我们始终坚持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国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同各国一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