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23-08-22 08:44:53


   
  观念和技术创新培育新发展模式
  
  资源型地区在抢抓发展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
  
  张文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创新对于资源型地区不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观念、思想和管理创新。资源型地区在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基础上,初步摸索出以下几种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借外脑和外力增强自身创新能力。部分资源型地区通过与国家和省内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各具特色的创新联合体。安徽铜陵积极与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建设以材料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创业平台,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与布局。2022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07家,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47个,均居安徽省前列,并成功入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安徽淮北借助长三角一体化优势,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开发先进的陶铝新材料,搭建技术转化和生产平台,新产品用于C919大飞机陶铝地板支撑梁,是我国重要的新一代航空材料生产基地。
  
  二是依托大企业技术能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资源型地区多为三四线城市,少有大学和科研院所布局,但拥有一批科技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其在转型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能力较强,自主开发完成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解决了锂电池核心材料“卡脖子”难题,开发的有机硅热转印碳带背涂中试项目,填补了相关核心技术空缺。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11000吨稀土萃取分离生产线,攻克了稀土精矿冶炼分离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目前国内单体产量最大的萃取分离生产线。
  
  三是依托高新技术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和平台,吸引人才和企业发展。吉林白山依托医药高新产业园区,加大中药产业研发力度,促进各类要素在园区集聚,重点开发功能性食品及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品等。目前,人参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修正、葵花、施慧达等龙头企业扩能升级。江西景德镇以航空小镇为依托,着力构建飞机整机制造、零部件配套、通航服务“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航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70亿元。
  
  四是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和优势,重点培育和扶持一些中小型创新企业。辽宁抚顺围绕精细化学品、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重点,增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撑力度,支持金易化工、齐隆化工等15家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孵化一批精细化工和材料创新企业。
  
  同时,资源型地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推进能源革命,创新能源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辽宁阜新以风电、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实现能源跨越式发展。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装机规模338.6万千瓦,占全省比重为22.6%,新能源发电量63.25亿千瓦时。值得一提的是,该市推动太阳能发电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整合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矿山排土场等闲置土地资源,推进矿区5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把昔日因采煤造成的废弃地变成绿色能源基地。
  
  将采煤沉陷区修复与城市生态环境营建结合,在采煤沉陷区改造城市公园、绿地和湖泊。安徽淮北探索实践“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综合治理模式,把曾经的“历史包袱”变为城市发展新空间。江苏徐州贾汪区建立“村庄易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沉陷区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综合整治模式,先后建成潘安湖、解忧湖、龙吟湖等湿地1.5万亩,创建4个国家4A级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22年实现旅游收入超16亿元。
  
  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旅游、居民游憩等结合,打造矿山地质公园。截至2022年底,资源型地区已建设和筹划建设国家矿山公园55座,18个地区的矿山经过改造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占全国总量的1/3,矿山旅游业的开展保护了矿山生态,弘扬了矿业文化,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多方面效益。
  
  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居住环境。湖北大冶统筹推进大气环境、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2021年,实施环境整治项目51个,修复水域面积约440亩,治理采煤沉陷区2100亩,整治矿山环境和修复生态面积近600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91%,建成省级生态镇8个、生态村56个。
  
  借鉴国外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经验
  
  国外典型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常江(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资源型地区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面临这一问题,并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结构优化,走向区域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法国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北部,煤炭和钢铁曾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世界市场冲击,该地区煤炭、钢铁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丧失市场竞争力,开始被迫转型。法国政府采取紧缩和改造传统产业、创建多样化的经济活动等政策,通过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积极推进该地区转型发展。法国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该地区转型和规划。同时,政府每年投入约30亿法郎,欧盟每年投入约20亿法郎,积极制定政策吸引投资,扶持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安置失业人员,并利用土地、劳动力和基础设施等优势吸引投资。经过多年努力,该地区摆脱资源依赖和产业单一局限,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相互促进、内外资融合发展的局面。
  
  德国鲁尔区是德国和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硬煤产量占该国硬煤产量的80%、焦炭产量占90%、钢铁产量占60%、炼油量占35%,被誉为欧洲的工业心脏。然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同样是面临国际市场竞争,该地区硬煤及钢产量不振、重型机械销路不畅、工业结构老化、大量煤矿关闭。政府通过再工业化、区域环境系统治理、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外来投资的吸引以及大力发展手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教育和第三产业等措施,使该地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向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转变。20世纪90年代初,鲁尔区成为工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经济繁荣的新型工业区。
  
  美国匹兹堡是亨氏、拜耳等著名企业的摇篮。1911年,匹兹堡已成为全美第8大城市,钢产量占该国总产量的1/3到1/2。20世纪70年代,该地区因资源枯竭出现严重衰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地区将经济基础转向教育、旅游和服务,重塑为科学、医学、生物技术以及金融服务国际中心。例如,立足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和机器人技术,成为科技中心;由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迅速扩张带动,成为医疗中心。同时,还十分注重文化和社区发展,通过房地产开发项目、城市景观改造以及闲置用地重建,城市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做法和经验表明,资源型地区渐进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结合与协调,不能简单抛弃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注重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产业结构演进趋势,做好顶层设计,培育新兴产业成长需要的环境。
  
  第一,具备前瞻性和战略眼光,在新经济形势和产业升级中依托新科技寻找转型契机。鲁尔区和洛林地区的成功转型都说明了这一点,其在寻找新产业过程中,积极布局环保、新能源产业,从而将以传统重工业为主的区域调整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兴产业创新示范区。
  
  第二,树立综合发展观,整体规划、综合治理城市和地区发展。资源型地区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以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为先导。要充分考虑资源型城市资源状况、区位条件、产业结构及城市发展战略等要素,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提高城市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生态平衡,改变区域形象。传统资源型地区大多生态环境差、污染严重。但正因为环境状况恶劣需要整治,大量工业场地闲置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给了资源型地区重整山河的契机。鲁尔区、匹兹堡、洛林地区的成功转型,与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密不可分,在完成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新的产业体系也在形成。
  
  第四,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储备和智力保障都是其成功的关键。鲁尔区拥有15所高等院校以及诸多科研机构和研究中心,利用科技优势改革创新,加强科学界与经济界合作。要鼓励各类人才在生产科研一线创新创业,活跃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还要强化对转岗和下岗职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技术和知识水平,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