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民生福祉议题的“油门”作用
与在安保、宪法等“高政治”议题上所发挥的阻挡、滞缓的“刹车”作用相反,公明党在民生福利相关改革等“低政治”上发挥的则是推进的“油门”或者“引擎”作用〔27〕。公明党称自己为一个拥有“实现力”的政党,即拥有推动政策并使其获得议会通过的能力,而这种“实现力”更多地体现在“生活者的政治”,即民生福利议题上。公明党推进旨在降低生活必需品消费税的“轻减税率”制度的过程,便是其在民生议题上“油门”作用的一个案例。
2013年,自公两党协议在消费税达到10%时启用“轻减税率”制度,但财务省和自民党税制调查会对此态度消极,反而提出了“还付金”制度并限制范围和减税规模。对此公明党强烈反对,在执政党税制协议会上和自民党进行谈判,以导入“轻减税率”作为支持增加消费税的前提。作为谈判手段,公明党暗示要重新审视与自民党的选举合作。面对公明党的强硬态度,自民党不得不接受提案,甚至更换了持反对态度的税调会长野田毅。但是,自民党内部仍存在不同意见,之后提高到干事长级别继续协商,最终还是由官房长官菅义伟以“如果公明党不赞成,法案就无法通过”、“如果没有公明党的协助,明年的参议院选举就无法进行”等理由劝说才得以通过。〔28〕公明党在面对解禁集体自卫权时并未打出“联合牌”,却为了“轻减税率”而威胁要解散联合政权,某种程度上可见两个议题对公明党重要性的先后顺序。
公明党能在税制改革上最终迫使自民党让步,一方面是由于民生议题比安保议题更为其以底层民众为主的支持者所关心,具有强烈动力来推动;另一方面也由于自民党有意用税制改革上的让步换取公明党在修宪等议题上的合作。而公明党也认为,“已在集体自卫权上让步,不能在这方面也让步”〔29〕,因此坚持到底,不惜打出“联合牌”。除了选举和立法合作上的需要,自民党让步也和福利问题的性质有关。比起宏观经济,公明党更擅长微观经济,自公两党存在“国家视角”和“生活者视角”的分工。〔30〕公明党斋藤铁夫干事长表示,公明党最大的作用是把人、地区和政治联系在一起,把生活现场的声音传达给政治。〔31〕与擅长高级别议题的自民党相比,更擅长“切身感受平民的呼吸”的公明党成为有利的补充,自民党对此也较少干扰。
从公明党在推进民生福利改革时所发挥的“油门”作用可以看出,虽然在安保议题上公明党对自民党似乎节节退让,但其并非“木屐下的雪”〔32〕,至少在民众生活层面公明党作为联合执政党的确具有其所说的“实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