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世界中国学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http://www.CRNTT.com   2024-01-08 13:14:00


 
  自2010年设立,中国学贡献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是中国学术界为终身从事中国学研究和长期致力于中外人文交流的海外学者授予的最高荣誉。迄今为止,获得这一奖项的25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可谓世界中国学这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蓬勃发展的缩影,他们的个人经历也与20世纪的风云变幻相互交织。因为工作原因,我与其中一些学者有过交往,每每令我生出触摸历史的激动之感。

  我至今记得与首届中国学贡献奖得主、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教授为沟通其获奖事宜而进行的初次通信。谢和耐青年时代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后开始研究中国,成为20世纪下半叶法国汉学复兴的关键学者。可想而知,当我看到时年89岁的谢先生用中文回复电子邮件并称我为“秘书大姐”时,我是如何的既惊喜又好笑。后来,我从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处得知,谢先生在收到我的邮件后,决定必须用中文回复以示郑重,但苦于电脑上没有安装中文输入法,于是,另一位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教授专程坐火车给他送去自己的电脑。两位白发苍苍的汉学大师在法国小镇的一家咖啡馆里,一起琢磨着发出了这封邮件。

  “在中国被认可为一个真诚致力于向西方解释中国的人,令我深受感动。”马凯硕在获奖感言中引用了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的这句话。因为日程冲突,马凯硕无法亲自到场领奖,在2023年10月来沪出差时专程到访上海社科院,并录制了感言视频。他说:“我的好友傅高义教授也曾得过这个奖,这让我感到特别高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