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保障房建设重在可持续
http://www.CRNTT.com   2024-01-12 08:55:53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国家开发银行近日在福州落地全国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贷款,标志着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正式启动。
  
  调查显示,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如今则在原有以配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基础上,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此次规划建设,意在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机制。
  
  保障性住房建设重在“保障”属性,关键在市场和保障“边界”的清晰,难在供给的可持续。新一轮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在推动住房机制和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上,体现出三方面的特点,有望让保障性住房更好地发挥保障功能。
  
  一是精准锁定,在“保障谁”上更为明确。按照要求,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在保障范围上,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两类群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申购标准,是根据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住房、财产等因素按顺序配售,从最困难的群体做起,逐步拓展范围。
  
  二是盘活存量,在“怎么建”上更可持续。2023年发布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对保障性住房房源的建设和筹集,除了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支持新建外,还提出了两个盘活存量的思路,第一充分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房地产企业破产处置商品住房和土地、闲置住房等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第二支持利用闲置低效工业、商业、办公等非住宅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这有利于增加保障性房源的供给量和可持续性,从而更好地解决供给不足的突出问题。
  
  三是封闭管理,在“如何管”上更加规范。根据新的思路,保障性住房不得上市交易、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违规将新建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流入市场。同时规定,工薪收入群体购买的保障性住房不得长期闲置,否则将由政府予以回购。可以看出,新一轮改革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在配售和管理上加强规范,为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属性再添一道保险。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居民住房困难,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一定要尽快补齐保障性住房建设短板,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努力让老百姓在基本住房需求上消除焦虑、稳定预期,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毛同辉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