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以来,中国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外部环境变乱交织、经济工作面临诸多复杂性挑战性的一年。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表明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光明,中国依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趋势持续巩固
学习时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文章表示,2023年以来,中国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宏观调控成效显现,国内需求有效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扎实推进,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其中制造业增长4.7%,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计均在940万辆左右,首次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稳步推进,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C919大型客机实现商业运营并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新动能加速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芯片、仪器仪表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持续推动市场准入放宽,外资外贸结构趋优,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全球重要公共品。在2023年全球贸易萎缩5%左右的大背景下,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基本持平,出口略有增长,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仍保持在14%以上,在世界经济循环中的位势得到巩固和提升。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耕地保护持续强化,粮食生产有力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总产量、面积、单产全面提升,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保障有力,能源总量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用能高峰期间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断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
2023年中国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不懈奋斗的结果,对于世界经济复苏和提振国内信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中国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一直都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为稳定世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压舱石”的作用。2023年以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积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推出更大力度引资政策,加大对外产能与投资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往来。中国既为世界提供了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国际商品需求;也为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全球生产要素配置、扩大全球生产可能性曲线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成就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底气。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有效需求不足,外需恢复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居民就业增收预期偏弱导致的消费能力受到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局部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风险隐患。但中国有效克服了这些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发展仍然具备良好支撑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