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被视为“三绝”之首,宏村中至今保存着明清民居140余幢,大型民居建筑“承志堂”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徽州木雕代表作的集聚地。从前堂到东西厢,从内外院到书房厅,置身其中,仿佛被雕刻艺术所包围。
雕梁画栋间,动物的神采、花瓣的张合、树梗的穿插,一雕一刻都表现得自然生动,圆雕、浮雕、透雕,处处尽显徽州工匠高超的技艺。前厅横梁上一处“唐肃宗宴官”的木雕,将文武百官在赴宴前的各种活动尽收其中,甚至连烧水、掏耳这样细小的动作也雕刻得惟妙惟肖。
目光转至门罩、门楼、屋檐、柱础等处,少许青灰色的砖雕点缀其间。在厚不过寸许的青砖上,徽州砖雕匠人施展绝技,经过层层雕镂,使得人物活动和建筑突起。无论是骑马游人,还是小桥流水,无一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得益于新安画派,徽州三雕作品都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在常年研究徽派建筑的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徐大珍眼中,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一件件作品在徽州工匠的指尖“活”了起来。
行走徽州,回眸历史,一座座巍峨耸立的牌坊宛若熠熠生辉的星辰,散落在古村落间,散发着徽州人的骄傲与荣光。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而从儒家思想到程朱理学,从地域文化到艺术形态,徽州的牌坊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一道地域独特的人文景观。徽州三雕中的石雕技艺则在牌坊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用刀与石的碰撞刻画出徽州文化的唯美符号。
古城歙县素有“牌坊之乡”之称,徽州府衙阳和门外的许国石坊,历经500余年的风风雨雨依旧岿然屹立,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坊”,体现着石坊建造技艺极高的水平。
“石雕主要用于建筑的廊柱、门墙、牌坊等处的装饰,但并未因雕刻材料本身限制影响雕刻作品个性化的表达。”徐大珍介绍。细细看去,石坊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12只狮子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