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徽州古建的守望与新生
http://www.CRNTT.com   2024-02-02 12:06:03


 
  千百年来,徽州三雕的工匠们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徽州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把传统技艺留下来、让徽派建筑“活”起来,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砖雕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要先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象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再对轮廓进行雕刻……”75岁的徽州砖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方新中正在安徽省行知学校的工作室内向学生传授砖雕技艺。

  学校设立的徽派古建产业学院被列入黄山市2023年100项创新性工作,并引进20余名“国字号”大师亲自传授,培养非遗人才。“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技艺需要更迭创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方新中直言,越来越多的“老手艺”在这里打开新路,如何创造出有时代感的作品,融入现代生活场景中,他在探索,也在实践。

  文化之蕴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浓缩的文化、生动的历史。梁思成曾说,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中国民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在黟县世界文化遗产事务中心四级调研员金忠民看来,由于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在住宅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形成风格独特的徽派建筑体系,传递着徽文化的精神之光。

  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黟县碧阳镇关麓村,犹如进入建筑雕刻艺术长廊,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中,八幢迷宫一般的徽派古民居——“关麓八大家”尤为突出。“关麓八大家”建于清朝中叶,曾是一户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整座建筑由“涵远楼”“吾爱吾庐”“春满庭”等共20余幢单体建筑相连而成,是徽派联体古建筑的典型代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