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徽州古建的守望与新生
http://www.CRNTT.com   2024-02-02 12:06:03


 
  在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西递镇西递村中心位置,一座名为“大夫第”的建筑眼下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这座建筑的墙角被人为地削去,并有意将侧面绣楼向后缩退了一大步,石雕门楣上刻有“作退一步想”。

  在西递,这样的建筑手法并不鲜见,其背后流传着一段与徽州和文化相关的美谈。相传清代道光年间,开封知府胡文照回西递修缮祖居时,考虑到行商走贩拉货挑担不易,主动将正屋外的墙角削去三分、侧门墙界后退半米,并告诫后人“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三分和气”。后来这一做法被邻里纷纷仿效,这一建筑形式也成为徽州“和”文化的实物见证。

  而与门额上的“作退一步想”相映成趣的,是堂前“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楹联。楹联文化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徽州楹联或言读书,或言农耕,或言修德,或言齐家,文字简洁、思想深邃,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在西递,随意进入一户西递民居,院落、厅堂两侧均悬挂着木制或竹制的楹联。小小院落,因为楹联的存在而显得大有乾坤。

  “楹联文化是徽州家风文化的体现,全村300多户都把祖传的家风楹联高挂在家中大厅,蕴含着徽州传统文化中治国治家、教化育人、立志言身的思想之光。”黟县西递镇人民政府党政办主任郑芝燕说,在黄山,古民居与古建筑,是德育教化的生动场所,也是徽州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厚重载体。

  胡文照的故居如今修缮一新,“九思堂”的牌匾挂于厅堂正中,天井里曾经寓意“团圆”的合欢桌被解读为意蕴更深刻的“和合桌”,成为“作退一步想”特色调解工作室。

  “两个半圆形的桌子拼在一起,心里的疙瘩就解了。”胡文照的二十五世孙——西递镇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傲立正在为村民间就房屋采光、排水等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最终,经过分析利弊得失,两家拼上“和合桌”、共举“和气茶”、签订“和合”协议,在满满的仪式感中握手言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