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后的现实考量
中国白酒出海,也是中国文化的输出。文化层面的考量,今天仍然是茅台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不过,除此之外,产业、市场、企业发展层面的现实因素,也使得茅台出海越来越紧迫。
当下白酒行业步入调整期,白酒产量持续下滑,存量竞争加剧,尤其今年以来,白酒行业普遍反映动销放缓,库存积压的问题。如何寻找新的市场、消化过剩的产品成为行业共同的难题。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减少2.8%,连续7年下滑。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20家A股上市白酒企业存货总额为1363.54亿元,同比增长12.63%,已超过2022年全年总存货的1323.6亿元。因为库存积压,经销商不得不降价销售,以至于市场出现严重的价格倒挂现象。
一边是产量下滑,一边却是库存高企,这意味着白酒消费人群越来越少。在这背景下,茅台也不能高枕无忧。尽管茅台酒供应不足,但茅台集团其他系列产品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
另一方面,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酒产量近半数,但出口量极低。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酒累计出口额为8亿美元;出口量为1.5万千升,同比下滑5%,仅占当年白酒产量的0.3%左右。
也就是说,中国白酒国际化才刚刚起步,但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贵州茅台和中国白酒企业而言,国际市场还大有可为。
贵州茅台如果想从国内龙头跻身国际一线酒企行列,海外市场是必争之地。帝亚吉欧、轩尼诗、保乐力加等国际一线酒企的海外业务占比均超过70%,对比之下,茅台这一数据还不到5%。
此外,2022年以来,包括茅台在内的中国白酒头部企业纷纷扩产。
在茅台酒方面,茅台投资155.16亿元启动建设茅台酒“十四五”技改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茅台酒实际产能约1.98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