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一些网红城市的成功营销,不仅突破了政府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甚至超越了政企合作的市场模式,进入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支持”的三方互动模式。例如,2023年,重工业城市淄博借助烧烤成为网红城市,背后是多方携手共赢的结果:政府文旅部门确定网络营销方向,文宣企业和烧烤行业密切配合,普通市民热心支持。因此,淄博模式走红的背后,是凝聚全社会力量精心动员、密切协作的结果,并非依靠个别人或个别事件“一夜爆红”。
国内外经济学家们都认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中国经济在过去四十年里实现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强音。与工业不同,文旅行业多数属于服务业,又是绿色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比拼的是服务水平,是治理能力,是营商环境。从这个角度讲,各个地区以文旅行业为抓手展开良性竞争,可以说是地方政府竞争的2.0版。对此,我们应该乐见其成,而不是冷嘲热讽。
多一点包容,多一分耐心
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一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往往遵循如下规律:先是以第一产业(农业和采掘业)为主,然后发展到以工业为主,最后往往是服务业占据了GDP的大部分比例。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选择以文旅为抓手,推动服务业发展,继而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其实是一种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服务业的发展其实对一个地方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有更高的要求。道理很简单。工业主要靠投资,而且属于重资产行业。工业企业一旦入驻本地,很难“用脚投票”。但服务业主要靠消费,它一头连接外地的消费者,一头连接外地的工业用品提供者,而这两者都是容易“用脚投票”的。因此,很多地方比拼文旅行业,其实是一招“险棋”。但这招险棋下得好,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效果。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治理已经体现了文旅先行、倒逼创新的迹象。
例如,网红城市哈尔滨在冰雪节来临之前,其实已进行了制度性改革。一是建立了省一级的“旅游联席会议机制”,将宣传、文旅、交通等多个相关部门纳入其中,下大力气整治“宰客”现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在市一级层面对国有文旅资产进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除了制度变革,理念更新更为重要。过去,很多人对东北城市有一些偏见,认为官本位严重,凡事要靠关系。2023年底,冰雪大世界开园后导致了大量游客排队时间过长,退票和投诉较多。哈尔滨文旅部门迅速回应,道歉、整改、退票。这些“亲民”举措不仅迅速赢得了市场口碑,而且有助于刺激当地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我相信,一个地方如果旅游业很发达,营商环境不可能太差;营商环境好,经济发展焉能不好?网上有一则评论文章,题目是“政府欠身,经济抬头”。我以为,区区八字,微言大义。当然,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文旅部门能够决定的。但如果市场力量足够强大,地方政府竞争足够激烈,文旅行业就完全可能成为当地营商环境系统性改善的重要抓手。因此,对各地文旅部门的热炒现象,要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点包容,多一分耐心。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