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作家的饮食美学:《粤菜记》的文化底蕴
http://www.CRNTT.com   2024-02-25 10:00:20


《粤菜记》 盛慧 着 人民文学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图源:光明日报)
  中评社北京2月25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盛慧曾是《佛山文艺》的一名编辑,他由编辑到作家,由小说到散文,书出了一本又一本。每当收到盛慧的书,我心头都会涌上一股惊喜。转为专业作家后的盛慧,更习惯在文字里穿梭,已经不限于文学想象,纪实、历史等综合的书写,让他的文笔纵横驰骋,游刃有余。收到他的新书《粤菜记》,读来让我对这位作家佩服有加。
  
  《粤菜记》不是一本简单记录粤菜做法的书,而是饱含著作家盛慧审美特质、个人经历和饮食体验的书。这本书体现了作家绵长细密的写作风格、热爱生活的执着态度、看透世事的洞察眼光。在作者汪洋恣肆的文字里,你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盘盘粤菜的美味,还有深藏其后的故事和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岭南的人文风情。

  这是一本紧扣粤菜的书。打开该书,几张粤菜的插图,或许马上就能勾起读者的食欲。叉烧、大盆菜、黑金流沙包、黄鳝煲仔饭、烧鹅、梅菜扣肉、顺德鱼生、甜虾茶水蛋——这些菜品,马上勾起我美好的回忆。吃在岭南,美好的食物总给人无限的联想。“幸福只给予懂得幸福的人”,在盛慧的世界里,饮食的余味长,在恰似雨后入空林的饮食体验里,生于江南的盛慧,在岭南感受到的不只是“暖心最是家常味”,更在岭南的“美食深处”找到了“故乡”。童年的味蕾,总是难以忘怀,在盛慧的童年记忆里,外公外婆的美食诱惑、吃卤菜的美好感觉,在粤菜里得到重新回味和延伸。粤菜,一头连接着岭南的美味,一头牵挂着故乡的亲情。盛慧的书写,生怕丢下任何一道粤菜,举凡庭宴美食、民间妙品,盛慧都会一一道来。这是一位美食家的自述,也是一位饕餮者的忘形。在盛慧的眼中,粤菜是美的化身,其色、其香、其味、其气,藏着那么多动人的故事,涵盖了那么多令人惊奇的地域风情,盛慧之眼,是作家悲天悯人的一缕馨香,是一盘美食中的花草点缀,是读书人喜欢的一帘风雨的空明。粤菜在盛慧的书写里获得了新生。

  这也是一本着意于文化书写的书。常人写菜,寥寥数语,简明扼要就把一个菜品介绍完了。汪曾祺先生写饮食的小品,多有禅意。书写中随意散淡,文字多有几分空明。盛慧反其意而用之,对每一种菜品的介绍,不只介绍菜品的做法,也把这个菜的历史讲述出来。浓墨重彩之中,书写出适合现代读者审美习惯的饮食故事。从食材的来历和采集到做菜的历史和变迁,从一菜妙品的经验延伸到菜品的味道,写鸡不限于鸡,状鱼不限于鱼。作者旁征博引,引古书,谈名人,讲故事,说风情。围绕着一个菜品,把故事讲足,让历史说话,读来饶有趣味。如其《花果如馔 秀色可餐》一文,写岭南人善用花果入馔。菊花能与各菜合作,夜香也能与诸菜并品。荔枝入菜堪称一绝,凤眼能让凡菜成为上品,陈皮则催开天下菜品之味。如此书写,让读者在感同身受中体验粤菜的深邃。《做鱼最服顺德人》把顺德人做鱼的功夫描述得淋漓尽致。笔者只知顺德做鱼的鲜美,现在读到盛慧从“后厨”偷来的技艺,真是大开眼界。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