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1:28:43


  中评社北京5月17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当杏花烟雨江南的婉约,融入铁马西风大漠的苍凉,新编越剧《新龙门客栈》自去年3月首演以来,迅速赢得了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追捧。它的主要演员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在40年前,“小百花”初创之时,就曾以青春气息和创新气质风靡一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曲如何作答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浙江小百花”现象可知新,亦可温故。

  众里寻她:好一束美丽的“小百花”

  杭州市区曙光路,坐南朝北的杭州蝴蝶剧场,与西湖只隔一道青山。美轮美奂的剧场里,随着悠扬的唱腔响起,《新龙门客栈》火热开演。

  声音穿过历史的长廊,回到40年前,这里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诞生地,彼时却只有低矮破旧的建筑和周边大片的农田。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以“全女班”演出而闻名,展现柔美、淡雅、委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上世纪80年代初,浙江越剧发展却遇到了后继无人之困,面临着“四个花旦两百岁,三个老生两颗牙”的人才窘境。

  为此,浙江省文化部门决定在全省青年演员中进行“海选”,通过文艺会演的形式选拔出28位佼佼者,同时集结舞台创作等方面的人才,集中培训。

  1983年11月,由这些青年新秀组成的“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在港14天连演15场,醇厚的唱腔、扎实的功底征服了香港观众,“浙江小百花”一时享誉香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