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血液门”是压倒苏纳克最后一根稻草?
http://www.CRNTT.com   2024-05-27 15:30:52


 
  中英关系,远不如中法、中德关系,因为外交层面少了领导人互访,经贸领域也无更多进展。脱欧后的英国,在拓展外贸大市场方面,选错了方向。一方面,英国在反华政治操作下融入亚太市场的努力注定受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不会接纳英国这个域外成员;另一方面,英国要想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也是遥遥无期。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印太区域的自贸体制是离不开中国的。更讽刺的是,英国希望和美国构建更加紧密的贸易伙伴关系,也被拜登政府搁置。

  坚持战略自主的法国和务实理性的德国,和中国强化了经贸合作,实现了更具战略前瞻的互利双赢。缺乏战略自主而紧随美国反华的英国,不仅恶化了中英关系,而且让中英“黄金时代”变得晦暗无光。

  善于在搅动国际关系中牟利的英国,如今虽然还在国际关系中卖力表演,却成了甘当美国棋子的“搅屎棍”。这样的英国,失去了战略自主性,也失去了大国灵魂,不仅变成可笑的奇葩,也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利益。在欧洲,其地位不仅不如法德这两个欧盟“双核”,甚至也不如意大利和西班牙。

  追随美国付出沉重代价

  祸不单行的是,在苏纳克无奈宣布举行大选的前两天,英国爆出一桩骇人听闻的“血液门”丑闻。自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英国从美国进口的血液制品让30000人感染爱滋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已导致近3000人死亡。对此,苏纳克不得不代表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届英国政府向民众道歉,并发誓要对民众进行补偿。

  “血液门”丑闻责任虽然不在苏纳克,但英国舆论和民众已将怨气发泄到苏纳克身上。不管是工党还是保守党执政,反正都是英国政府的错,难怪苏纳克首相的民意支持率已经低至20%。

  “血液门”丑闻,让人联想到英国追随美国付出的沉重代价。虽然这样的联想有些牵强。但美国“问题血液”带给英国人的痛苦则是显然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