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浙江桐庐新农人徐星“晒麦”不用找晒场
http://www.CRNTT.com   2024-06-04 17:04:35


  中评社北京6月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麦收之后,最忌连阴天。85后新农人徐星却不太担忧。

  这是为何?

  “小麦半月前还在田里,几天前全都‘进’了银行。”作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莲塘村丰阳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星向记者讲述了今年100万斤小麦的收获经历。

  进入5月,徐星就开始天天盯着天气和小麦的长势,综合研判后,他决定5月16日开镰。

  当天,小麦持续不断被齐刷刷地割断“吞”进收割机,瞬间完成脱粒。随后,这些含有水分的金色麦粒,被烘干机吸入“肚子”,经过几个小时的烘干,最终变成干爽麦粒,被收购商装车拉走。

  经过连日忙碌,几天前,最后一批被烘干的小麦变成钱,“流入”徐星的银行账户。

  12米高的烘干间里,9台烘干机靠墙而立。

  “9台烘干机就是我的宝贝。小麦一收割,烘干必须及时跟上,不然损失可大了。”徐星指着烘干机说,“以前让小麦‘晒太阳’,一晒就要3天,还要时刻担心雨水来袭。现在只需在机器上设置好温度、湿度、时长,几个小时就能把十几吨小麦烘干装仓。没有找晒场的烦恼,也没有阴雨天的困扰。”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