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解码“山水之城”桂林的文化自信样本
http://www.CRNTT.com   2024-09-18 11:38:16


 
  1938年至1944年间,数以万计的爱国文人云集桂林,这里成为著名的“抗战文化城”。1944年春,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史称“西南剧展”)在桂林发起,来自全国的30多个戏剧团体,用87部剧目、170多场演出,奏响了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时代强音。

  80年后的春夏之交,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在桂林拉开帷幕,全国戏剧界再次相聚在八桂大地,回顾峥嵘岁月,向“西南剧展”和伟大民族精神致敬。

  “桂林是一座温婉的山水之城,但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却展现出血性刚烈的一面,这是先人的智慧与顽强精神在这里交融与传承形成的城市底气。”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唐凌说。

  热血洒处,山河一新。

  位于桂北地区的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而今,老山界山脚下的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鸟语花香、溪水潺潺,一栋栋精致的小楼房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昔日地势险峻、资源贫瘠的老山界旧貌换新颜。

  “我们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不认命、不服输,依靠红色故事、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发展旅游业,用自己的双手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村民邓凤志说,他开的民宿每到旅游旺季总被订满,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