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张极给心脏换扇门:中国原创 独步全球
http://www.CRNTT.com   2024-10-03 00:21:38


 
   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多方努力

  高精尖技术设备的应用一般都有研发成本与市场定价如何平衡的问题。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也存在一些市场与人力资源需要解决的问题。(备注:以下为中国内地介入主动脉瓣膜的普遍应用情况,并不仅指J-Valve瓣膜。)

  制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在中国内地开展的主要因素,首先治疗费用过高:目前国产TAVR产品的患者收费在20~25万元,进口产品的收费接近30万元,加上5-10万元的其他治疗费用,患者的经济负担沉重。

  其次,医保支付纳入范围不广:目前内地大部分地区还未将TAVR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2022年上海医保局发布文件,首次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纳入医保,技术服务的收费标准降至每次5200元,患者自负10%,但需要注意的是,TAVR产品尚未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不管怎样,上海医保局为医保对TAVR的支持开了一个好头。

  第三,合格术者数量少:目前制约TAVR手术开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术者数量不足。“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都属于难度极大的手术,一个成熟的术者大约需要主刀50台以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总体手术量不足和术者数量较少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目前国内开展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的医院超过500家,术者超过1000人,但是真正具备自己开展TAVR手术能力的心脏中心大约只有50%。随着手术量提升,以及企业对专业教育资源的大量投入,术者瓶颈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港澳药械通”北上 内地创新药械南下
  有利大湾区融合发展

  9月2日三台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所使用的“J-Valve介入主动脉瓣膜”,是从深圳皇岗口岸以“暂出复进”的方式、以“人道主义救助”应用的通道进入香港医院,治疗当地的主动脉瓣反流病人。这种方式,也是与“港澳药械通”等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融合发展政策相符的。港澳药械北上,内地创新药械南下,大湾区医疗互联互通成效相当明显,这无疑对香港相关患者具有重要帮助。

  2021年,“港澳药械通”正式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医疗机构经广东省审批后,可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物。截至2024年6月,广东省共批准指定医疗机构19家,“港澳药械通”品种扩大至67种(其中药品34种,医疗器械33种),获益患者7000余人次,有效满足了内地民众临床急需的用药用械需求。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内地医疗产业的发展,不少企业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已相继研发出国际领先的药品和器械。这些创新药械借助香港的各项政策,正在“南下”港澳地区,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新的新药审批机制 (简称 "1+" 机制 )。在"1+" 机制下,用以治疗严重或罕见疾病的新药注册申请,在符合本地临床资料支援等要求下,经本地专家认可,只须提交一个参考药物监管机构的许可,便可以在香港申请注册,这为香港患有严重或罕见疾病的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借助该政策,今年2月,和黄医药一款名为“爱优特(呋喹替尼)”的标靶药被批准在香港使用,用于治疗经治的成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是香港近十年来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该疾病的口服标靶疗法。

  无论是“港澳药械通”,还是“1+”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各项惠及香港与内地患者的政策,一旦开头,后续必劲。无论从医疗、经济还是社会上,都十分有利于融合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