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医生介绍,香港每年大约有10-20例心衰患者会安装“人工心脏”,他们后续患上主动脉瓣反流的概率很高。在安装“人工心脏”后,因为特定的血流机制,患者在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内会发生严重的主动瓣反流,而且症状十分明显。但因为安装“人工心脏”时已经实施过开胸手术,病人不再适应创伤巨大的开胸手术,只能通过微创方式治疗。今年4月,林祥智和陈泰良两位医生就使用J-Valve瓣膜,为一名装有人工心脏的反流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
中国内地自主研发并生产的人工生物心脏瓣膜,能够在香港多家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实是比较罕见的。因为香港的医院传统上采用西方国家医疗产品比较多,采用内地生产的高精尖医疗器械,甚少听闻。据悉,这款名为“J-Valve介入主动脉瓣膜”由于技术上独步全球,能够以微创方式有效治疗治疗严重主动脉瓣反流这一国际疾病难题,在香港已经积累了颇多临床使用的经验。
医工灵魂合体 创新独步全球
“J-Valve介入主动脉瓣膜”之所以能够独步全球,关键是有一位能够将心脏医学和工程技术“无缝衔接”的领军人物,发明了独到的核心技术。
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的设计与制造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要求发明者既要对人体的构造、功能极其瞭解,又要对材料选择、工艺精准掌握,而对置入人体之内特别是心脏这样的“人命关天”的关键位置的医疗器械,更是需要万分的保险。研发这样的器械,必须掌握临床医学和工程设计两个不同领域的高精尖知识,一般来说,需要两个领域的顶级专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在J-Valve瓣膜出现之前,如何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治疗主动脉瓣反流,一直是世界难题。目前全球已获批的所有介入主动脉瓣膜,适应症均为主动脉瓣狭窄,这是因为有狭窄病变的主动脉瓣会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普通的介入瓣膜可以依靠钙化产生的“径向支撑力”使自身固定在植入位置。然而,患有反流的主动脉瓣基本没有钙化,而且还会出现瓣环增大的情况,这就需要研发能够“去得准、待得住”的新型介入瓣膜。
现代医疗器械的创新是“医工结合”的自然产物。张极从小爱好物理,少年时就经常动手制造对同龄人而言是非常复杂的电动玩具,拥有远超常人的动手能力。作为曾经的北京三甲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对心脏的解剖结构以及瓣膜疾病非常瞭解。经历多年的临床实践,张极认为一定还能设计出更独特、更好用的产品来治疗主动脉瓣反流。医生经验、加上一颗“工程师”的灵魂,最终他发明了J-Valve,实现了医工结合在单个人身上的完美体现。堪称医工灵魂合体,创新独步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