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中国内需越强、通胀越是温和回升,美国就越难以加征关税。(图源:大公报) |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伴随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束,特朗普强势回归白宫。此前,他曾多次提及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60%的关税。现在,特朗普关税冲击2.0已经从一种可能性,变成了必须直面的问题。
当然,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与全球加征关税至少需要6个至8个月的逐步推进,预计最早2025年下半年才会落地。特朗普政府可能会使用新的加征关税手段,在此前的301、232调查之外,可能增加与知识产权有关的337调查。
根据不同机构的测算,特朗普对中国加征60%的关税,将导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1.6至2个百分点。但是根据笔者所在实验室国际贸易政策模拟团队的测算,则为GDP下降1个百分点。
笔者的测算结果更缓和,主要是二点原因:
一是因为考虑了中间品贸易,这样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中国会更多得益于中间品贸易。
二是我们考虑了服务贸易,虽然商品贸易将下降12%,但是服务贸易将增长9.5%。
当然,在目前内需不足、外需成为重要支撑的情况下,关税对GDP的冲击仍然是需要重视的严峻挑战。但也要认识到,特朗普看似不按常理出牌,但也面临重要制约条件,这就是美国黏性较强的通胀。而大规模加征关税,甚至可能进一步抬升通胀水平。
我们能否以通胀角度作为切入点,来应对关税2.0的冲击?答案是肯定的。从这次大选可以看出美国民众对于通胀的在意程度。尽管拜登执政期间,美国人均GDP从7.1万美元上升到8.2万美元,美国经济大幅跑赢欧洲、日本,甚至在名义增速上一度超过中国,但是广大民众仍将通胀作为核心关切议题之一,甚至可以说通胀是民主党政府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共和党政府也不得不重视控制通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