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光明时评:加强保护,使文物焕发新生
http://www.CRNTT.com   2024-11-14 14:43:08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将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11月颁布实施,2002年第一次修订。此次再次修订,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是对文物法律制度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推动文物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这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石。

  思接千载、鉴往知来。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承载着丰厚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强文物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推进文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物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深刻彰显了历史文脉与现实道路、文明认同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多方面价值。比如,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等,彰显中华文明之宏阔壮丽、博大精深。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有利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力度,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基本、以强化科技创新为关键,健全文物资源管理体制,统筹保护不同类型、级别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文物保护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交相辉映,万余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6.2万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和出土文物得到修复……不断健全的文物保护理念,不断加强的文物保护力度,更加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正推动文物资源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不断从丰厚文明和历史长卷中获得精神滋养,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