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乡村:“非传统”村落越来越多,“新农人”打造新经济
“村超”,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乡村足球赛事,很多球队由各行各业村民组成:杀猪的、卖鱼的、掌厨的……去年开赛以来,这些“村味”满满的足球赛,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人,在网络引发超百亿次浏览,吸引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共同社等外媒到现场报导,巴西、法国等国球员还来参加友谊赛。
“村超”,发源于贵州东南部的榕江县。令人惊讶的是,榕江4年前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当国内外球迷到榕江观赛时,他们看到的是烟花、民族服装秀,以及精心保护的侗寨村落和设施齐备的咖啡屋。
“村超”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的繁荣景象,看到“非传统”印象的乡村,更看到中国乡村发展的新形态、新路径。在告别绝对贫困后,乡村振兴战略为西部农村填平城乡鸿沟带来历史性机遇。
随着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越来越多西部农村地区出现“网红村”“淘宝村”。大屏幕智能手机和下沉村级的电子商务平台,让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消费需求快速传递至乡村,带动农民调整农产品结构,经营更加规模化、品牌化。
在全国最大产棉区新疆,农民建起大面积高标准农田。随着植保无人机、大型采棉机、残膜回收机等广泛应用,新疆棉花耕种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棉农甚至能帮助国际采棉机巨头改进机器工艺。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一些西部农村的劳动力还在外流,“空心化”情况依然存在。
“西部农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人。”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说,年轻人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新一代农人更好地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才能带动整个农村实现腾飞。
为此,四川启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千万”工程,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贵州实施“雁归兴贵”工程,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引导100万人次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云南构建多方联动的创业帮扶模式,加快“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
西部正出现令人欣慰的人口“回流”现象:乌江北岸,一万余名各怀绝技的“乡村掌墨师”正奔走在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养蚕、养牛、种茶经验;滇黔交界处,民族村寨的“青年造村计划”吸引越来越多青年返乡创业;陇原大地上,村里的“电商达人”穿梭于网络平台直播间,助力家乡农产品走出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