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聚焦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以委托理财为名收受贿赂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持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深化分析研判。图为近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正在集中研讨案情。(图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只交割货单,没有实质的茶叶交易,茶叶就成了所谓的“期货”,在业内也被称为“金融茶”。稳赚不赔的诱惑,让田某某的思想防线彻底松动。2016年10月,他以妻侄谭某的名义投入110万元,并将账户交由缪某某打理。
2018年4月,田某某的投资几近“腰斩”,他连忙找到缪某某要求“止损离场”。缪某某随即转给谭某127万余元,即在补足本金的基础上,额外支付了年化率10%的利息。
田某某“决定”对缪某某加以“弥补”。在开发区已明令禁止支付中介费的背景下,他先后两次利用职权违规同意缪某某以联合租赁的形式变相收取中介服务费1000余万元。缪某某投桃报李,先后两次送给田某某共86万元。
“炒茶叶就是他的诱饵,表面上让我稳赚不赔,实际上利益深度捆绑,炒亏了再补贴我,让我死心塌地为他做事。”被查处后,田某某后悔地说。
2023年12月,田某某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2024年4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个别领导干部意图以参与金融活动的形式,逃避审查调查,必然事与愿违。”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周剑杰介绍,为领导干部充当“理财经理”,常见方式如下:一是代持型投资理财,商人老板代持给领导干部行贿的财物,用于购买股票、理财产品、虚拟货币等,领导干部对投资理财处置有决定权和控制权。二是借款型投资理财,个别领导干部直接向商人老板借钱,再将这笔钱交由对方投资理财,自己分文不出、坐享收益。三是保底型投资理财,个别领导干部出资,再由商人老板进行配置投资,双方约定保底比例收益,以投资理财掩盖行贿之实。四是挪用型投资理财,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挪用公款交由商人老板“打理”,赚取收益后归还公款,收益则归个人所有。
|